更新时间:2025-01-11 08:46:01点击:
中国绿色时报1月2日报道(作者张桂霞张羽茜)2016年,林业国际合作继续以服务国家外交和林业发展为宗旨,以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重点,加强总体设计,突出机制建设,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务实开展双边合作,积极推进全球和区域林业治理进程,有效地配合了国家整体外交,有力地服务了国内林业发展。服务重大外交行动卓有成效。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首次作为国家主席特使出席了中非共和国总统就职典礼。
配合G20杭州峰会主场外交,组织制定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林业目标分工方案》并进行了分解落实。配合习近平主席国事访问,将确定赠送的银杏、珙桐、苹果、枣、红枫等树苗及时运送到捷克和塞尔维亚。
在习近平主席见证下,与俄罗斯、乌拉圭签署了林业合作协议。落实领导人承诺,顺利将大熊猫运抵韩国。
在刘延东副总理见证下,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大熊猫合作监管协议。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健康、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和中国园项目建设等多项林业议题,纳入了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中美元首会晤,有效地服务了重大外交行动。
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林业合作。服务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建设,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荒漠化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产业合作为重点,组织编制了《林业国际合作十三五规划》。
通过组织或参加第一次中国-中东欧国家(16+1)林业合作高级别会议、首届大中亚地区林业部长级会议、中国-东盟林业合作论坛、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高级别对话,建立了中国-中东欧林业合作、中国-大中亚林业合作、中国-东盟林业合作机制,确定了重点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通过与斯洛文尼亚、蒙古、尼泊尔等开展林业高层会晤,与俄罗斯、柬埔寨、越南、蒙古签署合作协议,召开中俄、中尼泊尔林业工作组会议,中俄、中蒙边境地区森林防火联防会晤,中俄投资政策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16+1)林业产业工商与投资研讨会、中俄兴凯湖保护混委会第二次会议等一系列双边合作会议,编制《中国对非洲林业领域发展援助政策实施规划》,举办347人次面向发展中国家的11个培训班,继续推进了吉尔吉斯斯坦荒漠化防治合作、蒙古戈壁熊栖息地管理、乌干达竹子合作等援外项目,促进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
全年安排了70多场部长级会晤,签署了11个合作协议,召开18个机制性合作会议。继续推进全球和区域林业治理。按照提好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总体要求,组织参加CITES第17次缔约方大会、第三届虎保护亚洲部长级会议、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河内会议、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3届林委会及亚太林委会第26届会议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举办了大森林论坛2016年年会等重要国际会议,积极开展了多轮中美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磋商,继续在APEC及中美、中欧等机制下推进打击非法采伐和相关贸易合作,进一步阐明中国在全球和区域林业治理中的主张,进一步推进全球和区域林业治理,也促进了国内林业相关工作。
此外,还成功申得了2017年在华举办荒漠化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举办权,深度参与了《2017-2030年国际森林安排战略规划》制定,继续支持国际竹藤组织和亚太森林组织在推进发展中国家竹藤培育和利用以及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规范引导提升外事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因公出国管理政策,全年审核审批出国团组348个、1039人次,其中教学科研团组95个、195人次,审核审批接待外宾团组140个、708人次。认真执行中央关于教学科研人员因公出国政策、外交部关于邀请外国人来华的新政策,进一步简化了相关管理程序。
认真落实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对国家林业局因公出国管理的有关意见,开展了全局因公出国自查督查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审批程序管理,突出了政策红线警示。针对当前外事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国际合作人才不足的短板,组织了林业国际合作培训班、对外谈判履约人员培训工作,并首次开展了向联合国荒漠化公约和联合国森林论坛秘书处推送职员的系列工作。组织开展了林业国际合作系列专题研究和《林业国际合作2016》的编纂工作。
履行庄严承诺促进亚太林业合作2007年9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以下简称亚太森林组织)的倡议,美国和澳大利亚作为共提方响应发起。2008年9月,亚太森林组织正式运行,秘书处设在北京。支持亚太森林组织国际化发展,既是履行我国领导人的庄严承诺,更是积极推进中国林业国际合作和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2016年,在中方的大力支持下,亚太森林组织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积极传播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林业现代化建设理念,展示我国林业建设成功经验。
稳步推进亚太森林组织国际化进程,明确未来5年总体布局。2016年5月在柬埔寨圆满召开亚太森林组织董事会和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亚太森林组织管理指南》《亚太森林组织会计核算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规范亚太森林组织国际化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会议还启动了下一任秘书长选聘工作。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发布了《亚太森林组织2016-2020年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5年各类活动的主线,即立足亚太,以湄公河、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为重点,同时关注太平洋岛国和南美;以森林恢复为重点,关注生态,关注民生,试验示范不同退化森林类型的森林恢复模式,并加以总结、提炼和推广。
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搭建大中亚地区合作新平台。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用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精心谋划,并于2016年5月在哈萨克斯坦圆满召开首届大中亚地区林业部长级会议,促成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林业部长和高官就林业发展情况、林业发展热点问题和优先领域及开展区域林业合作等事宜进行了深入对话,达成诸多共识,会议通过了《阿斯塔纳宣言》。
大中亚地区林业部长级会议机制是目前大中亚地区唯一针对林业的部长级交流平台。通过林业高层的会晤,促进大中亚区域各国履行对林业发展的承诺,必将有利于推动区域林业协同发展,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提升林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贡献率。主动配合高层平台谋划项目活动,服务外交大局。为配合2016年在蒙古国举办的亚欧首脑会议,资助蒙古国圆满完成了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园建设项目,并于10月举行了开园仪式,为亚欧首脑会议增添了一抹绿彩;目前,正在积极探讨二期项目合作事宜。
稳步推进2012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亚欧首脑会议上倡议的亚欧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项目,森林防火监测部分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在云南西双版纳和老挝南塔省建立了中国林业企业研发的森林眼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配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成功谋划了大湄公河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治理项目并已纳入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早期收获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设计。以项目合作为抓手,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共赢合作关系。为实现树旗帜、抓精品、立形象、促多赢的项目综合效应,综合考虑各经济体的实际需求和亚太森林组织发展现状,2016年主动设计了大中亚区域植被恢复与森林资源管理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和大湄公河次区域森林生态治理项目,有序推进湄公河流域社区小型林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蒙古国森林覆盖率变化监测项目等22个项目。
由于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方诉求,巧妙地融合了各方利益,亚太森林组织倡导和资助的项目受到发展中经济体的高度关注和欢迎。加强区域林业官员能力建设,带动理念输出和人员交流。
为提升区域整体林业治理能力,同时推广我国林业建设理念和成功经验,2016年继续面向大湄公河、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等区域开展森林资源管理林业与乡村发展大中亚地区荒漠化综合治理和沙产业发展国际培训班,对40余名林业官员进行了培训,受到学员们的高度评价。继续在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开设奖学金项目,资助了周边经济体的18名林业官员来华学习,同时积极谋划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林业高校开展奖学金项目。深化对话机制和伙伴关系,加强对外交流。
组织协调了2016年2月在菲律宾举办的第三届亚太林业周绿色未来:增加绿色投资和自然资本专题活动,成功协调数十家国际机构举办16场形式多样的研讨会、咨询会,通过大会议题设计和会议组织协调、展示了中国软实力。为充分利用亚太人力资源开发对话机制加强对基层林业工作者的培训,与国家林业局人事司、资源司于2016年6月联合举办了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专题研究班,对东北三省及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87位林业局局长及20多位林业厅、森工集团主管改革的官员进行了培训,反响十分热烈。组织召开了亚太地区林业教育协调机制第四次会议和亚太林业培训机构能力建设研讨会,就院校间国际合作、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问题深入交流,探讨了未来林业教育的合作领域和方向。
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国林业引进来走出去对外合作项目中心2016年紧紧围绕林业全局、服务外交大局,认真履行职责,为促进我国林业对外开放作出了不懈努力。积极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推动中非合作。
3月下旬,对外合作项目中心负责人陪同习近平主席特使、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出席中非共和国新任总统福斯坦阿尔尚热图瓦德拉的总统就职仪式。3月31日图瓦德拉总统会见了张建龙。张建龙转达了习近平主席对图瓦德拉担任中非共和国总统的祝贺,并指出中非共和国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合作伙伴,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中国愿加强与中非共和国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图瓦德拉对习近平主席派特使出席总统就职仪式表示衷心感谢,愿与中国一道,重启两国间因战乱中断的合作项目,探索新的合作空间,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发展。
双方一致同意,继续深化两国政治互信,加强互利合作,密切人文交流,推进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果,共同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新台阶。深度参与全球森林治理体系构建,提升中国林业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落实联合国2030年发展议程和《2015年后国际森林安排决议》,为提升林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创造历史性机遇。
2016年,对外合作项目中心深度参与了首个以联合国名义发布的森林战略规划《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年)》的制定工作,积极将我国林业发展理念纳入谈判文本,致力于为林业改革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4月召开的联合国森林论坛第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对外合作项目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志民成功连任联合国森林论坛主席团副主席,彰显了我国林业的国际影响力,为继续深度参与新的全球森林治理体系顶层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切实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打造林业国际合作新平台。
为推动我国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相关工作,2012年5月,国家林业局根据不同森林类型、权属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全国确定了首批12个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2016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关于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建设指导意见》,组建了由15位知名专家组成的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建设专家组,并召开了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建设工作会议,安排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考察示范单位建设情况,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通过全面加强示范单位建设工作,对外合作项目中心积极传播我国林业发展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借鉴国外林业先进理念和技术模式,推动我国林业改革与发展。依法规范境外非政府组织合作与管理,推动务实共赢合作。
对外合作项目中心代表国家林业局履行18家涉林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2016年,对外合作项目中心通过组织召开《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实施座谈会,完善涉林境外非政府组织合作管理文件等,积极为2017年正式实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做好前期准备。2016年,召开了国家林业局与6个境外非政府组织合作年会,实施了59个合作项目,落实资金8089万元;通过举办大森林论坛2016年年会,与美国、加拿大、巴西等10多个林业大国高级别代表团围绕全球热点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双多边高层磋商,密切了中外林业高层对话,传播了我国林业发展理念和生态建设成就;通过召开一带一路与区域自然保护合作研讨会,探讨发挥境外非政府组织专业和网络优势,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建设的途径;通过组织中国政府代表团和业务代表团出席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宣传我国保护优先、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立场,扩大了我国在全球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拓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和渠道,维护了国家利益。
加强林业援外培训工作,服务南南合作。对外合作项目中心紧紧围绕国家援外战略和发展中国家林业发展需求,结合我国林业重点工作,组织编印了国家林业局《林业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林业援外培训的基本思路和重点项目,拓展了境外培训、双边培训和学历培训等援外模式,彰显林业援外培训绿色纽带作用。全年精心组织指导援外培训班16期,其中部长研讨班1期、境外培训班1期,对外培训国别达50多个,工业油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科技培训班首次走出国门在泰国举办;召开了林业援外培训年度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了援外培训工作的统筹管理。服务周边外交,着力创新小渊基金新发展和森林疗养合作新模式。
通过与日方多次磋商谈判,中日民间绿化合作小渊基金事业未来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日方已经以小渊基金项目名义新注资9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4亿元),专门用于中日绿色合作。加强中日韩对话机制,着力推进森林疗养专题合作。成功组织召开了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森林疗养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会议,支持北京、四川、贵州、湖南、青海等省市稳步推进森林疗养模式的引进和在我国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创新模式。稿件由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提供。
本文来源:星空app-www.tsjzgb.com